您现在的位置:正源学校>> 教育教学>> 优秀教案>> 初中教案>> 语文>>正文内容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新课标)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

《行道树》学习内容:

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课文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

整体感知

思考质疑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讨论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交流研讨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研讨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

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

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布置相关作业进行强化训练

预习《第一次真好》。

第二课时

《第一次真好》学习目标:

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整体感知

集体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默读课文

独立思考,出示问题组: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研讨探究

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学生谈不透,教师要予以引导、点拨。)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研读赏析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

出示问题组:

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雏形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逐渐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体验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拓展巩固: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课后记:本课结合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比较成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