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正源学校>> 媒体看正源>> 媒体文章>>正文内容

八千里路云和月 ——写在正源学校第十二次“五一远征”之后

 

 

我的面前是一幅这样的画面:一台别克越野车领头,六台大巴首尾相接,在天高地远的公路上,穿山越岭、跨河过江,向着梦想的远方飞驰。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就是那个从2006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支队伍,从最少30人,到最多400人,连续12年纵横驰骋在祖国大地的正源远征军吗?

 

 这就是那个每次行程一千公里以上,12次走了近4万公里,相当于近四次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大半圈的神奇车队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教育使命,不辞辛劳,风雨兼程,几乎走遍了大半个神州每一处名山大川的正源教师大军吗?

 

我震撼了!当我又一次跟随正源教师队伍,踏上今年五一“七省远征、文化寻根”的征途,我仍然是那么心潮澎湃。

 

正源远征军

 

一条长长的路,正源学校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一个创办仅仅12年的民办学校,每次投入几十万元经费,“五一”组织老师文化远征,“十一”组织学生北京励志,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难以找到这样坚持不懈的先例。

                 

   一

 

如果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中国式的教育理想,那么正源就是践行这理想的“使者”。

 

车队长龙

 

4月28日中午,第十二次远征队伍出发了。山高、 路远、谷深。我们长驱7百公里,经过株洲、浏阳、铜鼓、修水,穿越湘东和江西交界的大山区,晚上10点到达江西九江,开始了文化寻根的第一站。

 

一到九江,浓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就是九江人,他写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南山就是九江城南边的庐山。庐山,正源学校2012年已经游历过,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银河落九天”苏轼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老师们已经亲身体念过。这一次不登庐山,我们要登江南四大名楼之一——浔阳楼(九江古时又称浔阳)。

 

浔阳楼访古

 

29日早晨8点,迎着明媚的阳光,我们来到长江边参观浔阳楼。浔阳楼是一座文化楼,得名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出名于《水浒传》梁山泊农民起义首领宋江楼中醉酒题一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更有意思的是,此楼的不远处,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江上送友,偶遇京城艺女夜弹琵琶,感事伤怀,写下千古绝唱《琵琶行》……

 

凡是有文化的地方,就有风景。正因为这些名人名文流芳百世,使得浔阳楼蜚声海内外,吸引着天下人士到此一游。

 

翘望这座飞檐走栋、朱栏画阁、古朴凝重的老楼,就像一位历经风雨的历史老人,矗立在长江岸边,不免使人发古之幽思。此时,我看到领队梁晓芬老师独立江边,江风吹拂着她修长优雅的连衣裙,使得本来高挑的身段更加显得楚楚动人。我走向前和她交流:“白居易曾在这里泪落如雨,湿透青衫,浔阳楼是一个最能让文人动心的地方,在这里访古寻根,走对了地方啊。”她说:“这一次我们要去的地方,多为人文荟萃的名胜,就是要让老师们感受文化氛围,受到文化熏陶。”

运输繁忙的长江

 

我们登上顶楼,凭栏远眺。我特别想搜寻当年枫叶荻花的江景,但是面前一条烟波浩淼的的江水,高耸的游轮码头,运输繁忙的大船,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瑟瑟秋光。然而那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文化和历史,只有在重温中才能让人启悟,也许这就是正源学校文化寻根的一个目的。

 

正源学校老师说,来到陶渊明故里游览浔阳楼,我们会想到当时与陶渊明齐名的耒阳人罗含,想起刘禹锡的诗句“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如果耒阳有一座像浔阳楼一样的罗含楼,那多自豪啊。

 

离开浔阳楼,我们一路向东奔赴南京,当经过鄱阳湖大桥时,南望那浩瀚无垠的湖水,让我们再一次为九江文化的厚重而感到豪迈。

                   

  二

 

南京让我们充满憧憬,就像远山的呼唤,招引我们踏上迢迢征途。又是一个几百公里的奔袭,车队沿着长江背面的山谷,过彭泽、走安庆、下池州、越铜陵、穿芜湖、过马鞍山,下午5点到达南京市。

 

中山陵俯瞰

 

南京为六朝古都,是一个历史特别沉重的城市。要看的地方太多,但我们首先要看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中山陵,这里有太多文化含量。

 

中山陵就在钟山景区。如今的南京城,围绕着钟山和山下的玄武湖,向四周开花,形成一座向日葵式的大都市。

 

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就像穿过一段隧道,到了博爱坊,又沿着两旁整植着松柏的长长墓道,来到祭堂的正门,但是由于原先不知道祭堂下午五点半关门,我们迟到错过了时间,不能进去瞻仰。站在祭堂前,凝视着孙中山题写的“天下为公”的门楣,我想起了他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下一次再来吧。

 

梁晓芬介绍中山陵的建筑艺术

 

没有进大门,曾经游过中山陵的梁晓芬老师安慰我们说: “祭堂里只有孙中山的塑像,供人瞻仰,其他看点少,不过有些建筑艺术,大家可以了解,例如,整个陵寝一共392级台阶,暗喻当时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而392级台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如果从顶部的祭堂往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好像是一片平地,而从下面的博爱门往上看,就不见平台,只见台阶。”梁老师这一说,引起了我的好奇,想再上去体念一下,但是已经是暮色苍茫,只得放弃,留个悬念给下一次了。

 

孙中山1912年1月做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后辞职,1925年3月12日因病逝世。国民政府1927年定都南京,但首脑蒋介石到1948年5月才做了正式总统,一年后,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政府垮台。30日我们排了长的队看总统府。这个地方,容易让人产生思索,因为历史在这里只有过短暂的记忆。

 

总统府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大庭院。里面有太平天国和蒋介石办公的地方。我们一个大团队,专门安排从东边的一条侧门进府。

 

总统府办公楼

 

进入府内,我们一路穿梭,连绵深重的朱红色的重重门廊,让人感受一种变幻莫测的宦海风云。这是一处历史遗迹,但是更让我想到是一个权力废墟。

 

在这里,我看到了洪秀全、蒋介石、汪精卫等历史人物遗迹,想到了他们上两个世纪在中国上演的兴衰史。那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政府行政院,昔日的繁华已尘埃落定,留给人们的是唏嘘慨叹和沉思。

 

蒋介石办公室

 

当走过蒋介石的办公室,见他的办公桌子是斜放的,我不禁问身边一个老师:“老蒋的办公桌斜摆的,这是不是给我们一种什么暗示?”老师说:“斜不压正,说明蒋家王朝最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没有太多的留恋,我们离开总统府,便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出发,但是因为人太多,排队起码要个两个小时,由于时间紧,我们打算不进去看了。但是,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过,我们感到了历史的凝重,感到野蛮的残忍,领悟到南京的伤痕。我想起了一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虽然没进馆,但是来到这里,我们在心里告诫自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别了南京,我们跨过长江,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线,向山东前进。

 

车队在广阔的华北平原奔驰,扑入视野的是由一行行白杨树组成的防护林带,分割出的成片成片的麦田。像是铺展在天地之间的纵横交错的大毯子,几十公里上百公里一望无际,我们的车队就在这天地间的大麦毯上一路奔波,晚上9点钟到达青岛。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经过胶州湾跨海大桥,这是目前已建成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我们看到了瑰丽的青岛内湾夜景图,此时的青岛城西岸,像一条镶嵌着无数星星的项链绕着海岸。刘静老师说:“像海市蜃楼,如梦如幻,太美了!”

 

胶州湾大桥看青岛夜景一角

 

这样美的夜景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致。进入市区后,我们不畏饥肠辘辘,迎着冷冷的海风,来到栈桥公园,走上前海栈桥观看青岛外湾夜景,此时的青岛就像一艘艘珠光宝气的豪华游轮停泊在海岸边,连成一岸美丽的长虹。

 

前海栈桥看青岛夜景

 

是的,青岛有胶州半岛南端最美海岸线。它北靠群山,南临大海,弯弯曲曲的海湾,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广场公园,沙滩浴场,构成了一道道的美丽风景线。

 

崂山下面的海面

 

5月1日,我们游览崂山,去欣赏这美丽海岸线中最浪漫的一段。进入景区后,从车窗向外望去,那蓝蓝的一望无际的海水,像一面巨大的蓝锦缎,摊在地面,任天地来剪裁。风来了,缎子掀起了一排排浪涛,向岸边涌来,一波一波吻着岸边刚健的岩石,发出哗哗的亲吻声。而崂山石缝中长出来的漫山的松树,像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海与岸的忠贞爱情。

 

我们从海上名山第一崂山处下车,开始登崂山。入山门不远,就见一泓蓝汪汪的龙潭水库,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让石山顿时有了性灵。

 

 

我想体念一下从山顶看大海的感觉,便一个劲地往上登攀。但是爬到明霞洞,便没有路了。这里是半山,看不到大海,我便立即下山。途中见到邓国良、刘功茂老师,看他们汗流满面往上登,让我充满敬意。他们是正源学校一批上了年纪的老师。我和他们探讨登山的感受,他们说人生就是一场登山运动,趁还能爬的时候,登上几个顶峰,就不会留下遗憾。

 

亲近大海

 

下山后,我们到了一处像月牙弯一样的沙滩,脱下鞋子与海浪进行亲密接触。这沙滩很细软,踩上去很舒服,不扎脚。李丰老师在沙滩上跳起来拍照,像一只轻盈的自由自在的海燕。她说:“见到大海,所有这几天的劳累都消失了无踪无影了。”

      四

 

崂山登小山,泰山登大山。我们下午三点出发,一路奔波几百公里,晚上八点到达泰安市。

 

罗湘云校长美国归来

 

在下榻的宾馆门口,这时,我见到罗湘云校长翩翩而来,他昨天从美国飞到北京,便马不停蹄,赶来和我们一起登泰山。校长一来,仿佛传送带上装了大齿轮,队伍的动力更足了。

 

登泰山前合影

 

 

2号早上8点,我们来到泰山脚下。校长整队集合合影。 罗校长指着远方的泰山说:“这就是泰山吗?怎么这么矮?看事容易做事难啊。就像正源办学,看似很顺利,实际上已经快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不信,你们登泰山,同样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只要发扬正源人敢打敢拼、不畏强权的精神,就算走不动了,我们爬也要爬上去,大家就一定可以征服泰山,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

 

携手登攀

 

 

景区车把我们送到海拔800米的中天门。罗校长和夫人梁晓芬,这对患难与共的伴侣,一起奋力登攀着。梁老师脚痛,校长便用拐杖拉着她,就像当初一起创办学校克服困难一样,他们要携手一步步登上泰山极顶。

 

泰山石刻群

 

登山之路是沿着山谷往上修建的石级梯子。山谷也是溪槽,看上去全是横七竖八堆积起来的大小石头,似乎山顶有一架绞车,把石头不停地滚落下来,溪槽便成了石槽。而槽边的石壁,却是另一番景象,各种各样的留诗题字,像印章一样盖满了山崖,又像翻阅一部史书,把人带入文化的渊薮。是的,泰山就是先人传给后人的一部史诗,她寄托了中华儿女多少诗情和思考啊!我想到了孔子,他在玉皇顶遥望鲁都曲阜,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我想到了李白,他狂呼一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我更想到了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

 

没有滚落下来的石头

 

我正在陷入沉思的时候,看到周霞老师姗姗而来,我问她:“你有决心登上山顶吗”她说:“今天就是来登山,再难也要登上去。”一眨眼她就消失在登山的人流之中。

 

他在丛中笑

 

我和校长一路晃晃悠悠,一边慢慢攀登,一路欣赏风景,时而在树荫下吹一吹山风,时而在石头上听一听溪唱。罗校长走得安稳、踏实。我和他聊起了教育,他说办学就是要登泰山一样,既要稳当,又要开拓上进,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到达光辉顶点。

 

祝你成功

 

我们一步步稳稳地登上十八盘,到了南天门,前面就是天街。南天门上一幅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回望来路,那雄奇险峻的风景,正和门联的意境相吻合。

 

登上泰顶的周霞

 

穿过天街,我继续攀登,来到极顶,四面是巨石突兀,远近是奇峰峻岭,上下天光,万象空濛。正在观看,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一看,是周霞老师。“你真登上了顶峰!”我感到惊讶,问她参加本次远征活动有何感受,她说:“我把这样的活动当作一堂课,我每天会把拍下的照片发到空间,让学生看,搞教育,首先自己就要是一部教材,我登上泰山顶峰,就是要鼓励学生,做什么事,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不要放弃,只有不畏艰辛的攀登,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啊。”原来,正源学校就是这样,把旅行当作一堂流动的课堂,让学生随时都与老师进行互动。

 

如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一次知和行的冶炼,那么在这冶炼中,正源学校锻铸了最美的风景。  

 

 

又一次让我们饱受文化陶冶的是游览孔子的故乡曲阜。当天下午我们离开泰山,径直望曲阜而来。

 

孔庙前会师

 

孔子,中国儒家文化创始人,被称为“东方圣贤”,曲阜被誉为“东方圣地”。“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仍然有很大影响。

 

3日,早晨8点,我们参观孔庙,正赶上孔庙 “六艺”表演。只见锣鼓振振,旌旗猎猎,古老的城墙上站满了武士,穿着汉服的演员从城门口鱼贯而出,翩翩起舞,给观众展示了古老“六艺”的梦幻场景。

 

“六艺”表演

 

孔府的气势有如皇宫,一座座恢宏的建筑,简直是皇宫的翻版。

 

这里古柏参天,殿堂成山,石碑林立。我们一边走,一边听导游讲典故。来到一个叫璧水桥的地方,导游说康熙皇帝来游此桥,想考纪晓岚的才学,要他用三句话把过桥的意思说出来。纪晓岚略思片刻,便说,上桥叫做“步步高升”,站在桥中左右望,叫做“人财两旺”,下桥叫做“代代相传”。我们笑着跟随着导游过桥,边走边说了这三句话。梁晓芬说,这个典故很好,可以用得上。

 

 

古人的智慧在这里历历可见。

 

我们来到一座殿堂前,导游指着那一对堂檐,一个飞檐插入另一个飞檐的下方,另一个飞檐又横穿到别的飞檐的上方,这就叫做“勾心”。然后又带我们来到另一边,指着一对像公鸡打架啄对啄一样的飞檐,这叫做“斗角”,导游说这就是成语“钩心斗角”的形象再现。一个语文老师恍如大悟,他说原先只是在教《阿房宫赋》时,要学生背诵,“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对文中的钩心斗角没有多少直观的了解,今日一见,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在教本文时,能更好的为学生进行讲解。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大成殿,这是孔庙最高的殿堂。曲阜有个规定,其他所有的建筑物的高度不能高过大成殿。大成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泰山脚下岱庙中的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成殿完全是按皇宫的规模建的。

 

我走近大门,看孔子端坐在大堂中间,神情慈祥,仪态谦和,不觉油然而生敬意。想他周游列国,历经苦难而不放弃,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可以说,他充盈于天地间的智慧,影响了人类文明的程度。正源学校难道不是学习孔子的游历精神吗?历经风雨见彩虹,不断在游历中提高老师的素养,教育学生就有的底气。罗校长有句口头禅:“要想学生飞得更高,老师就要走得更远。”

 

两千多年的古柏

 

大成殿前面有一棵两千多年的柏树,我想,他就是孔子的化身。他坚守在这里几千年,传道授业,布智施德,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庙里有很多的古柏树,有的像龙,有的像凤,我觉得他们就像是孔子的弟子,永远陪伴在老师的身旁。

 

 

龙柏凤柏

 

曹秋文老师的女儿曹子萌,她是正源学校五年级158班的学生,我问她游览孔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说是那块被人为破坏后修补起来的石碑,如果不是那个特殊年代,就不会给石碑留下这样深的伤痕。小小年纪,就会这样反思。曹老师告诉我,每一次远游,他都要带孩子出来,因此让她长了许多见识。

 

 

被人为破坏的石碑

 

走出孔庙,进入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有一副对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通德圣人家

 

导游说是纪晓岚所题,上下联中各有一个错字,“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导游解读说,在封建社会,论富贵,孔家没了顶,论文化,孔家比日月。

 

       孔府里的文化很深,一下子是看不完的。让我感到震惊是内宅中有一个像养马的马厩一样的设施,导游说它上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是孔府的家谱碑。一块这样卑微的石碑,却承载着如此浩大的孔家家族史, 它的分量可想而知。

 

走出孔府,阳光灿烂,我们好像是经过一个时光的隧道,从孔子文化历史中走进现实。最后,我们参观孔林。

 

走过一段密林,便到了孔子墓前。导游指着墓前的一块巨碑,上刻“大成至圣文宣王”,“王”字的上三横拉得很长,被坟台挡住,看不出是一个“王”字,导游说,这是因为自诩为王的皇帝前来祭奠,看到“王”字肯定不舒服。为了迎合皇帝的心理,便把“王”字写成这样。

 

孔子墓

 

站在孔子墓前,我思绪万千,孔子严谨治学,执着追求,最终成为一个伟大哲人。罗校长说,过去的封建君主需要孔子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巩固皇权,所以把孔子作为神供奉,但是,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治学之道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辩证地看问题,剔出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离开曲阜,我们奔向下一个目标河南开封。又是长驱数百公里,到达开封府时已经是下午6点30分,这一次我们吸取了游览中山陵的教训。本来也到关门的时间,我们通过与管理部门协商,对方同意破例开门让我们参观。

 

  当时下着雨,几天都是晴空万里的天气,到了开封,就下起雨来,暮雨苍茫中,我感到开封府像是一个避风港,为我们的文化寻根遮风挡雨。

 

公生明

 

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古典建筑群映入眼帘,门、壁、碑亭、殿、厢廊 、假山瀑布、石雕喷泉、小桥 流水、奇石……每个地方都可让你流连忘返。我驻足在大殿前面的一块刻有“公生明”的石头旁,想到也许还有另一块相照应的石头“廉生威”。便去寻找,但没有找到,却进入了大殿。头顶上“光明正大”四个大字,如明镜高悬,熠熠生辉。包拯一生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这四个大字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正大光明

 

老师们围着大堂转来转去,三把铡刀静静地放置在案堂前,威风凛凛。我想起了一首打油诗:“铁面铁腕铁包公,铜铡三口好威风,天下若有不平事,击鼓升堂到开封。”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仔细观览,便连夜驱车到2百公里外的驻马店住宿。

 

  5月4日,我们一大早起来,前往湖北赤壁,参观赤壁三国古战场遗址。下午4点钟到达赤壁。

赤壁之战遗址前合影

 

赤壁,让人想起一场名垂青史的战争,一代威震一世的英雄。诸葛亮的羽扇纶巾,周公谨的雄姿英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凭吊赤壁古战场,特别让人产生一种苍茫的遐思。

 

正源学校的师生们,对赤壁的文化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进入景区,他们就背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正源从小学起,就安排学生读名著。《三国演义》很多情节,他们也能倒背如流。像诸葛亮草船借箭,庞统献连环计,周瑜火烧战船等,这些故事,今天让他们到现场来体会,就更有深意了。

 

赤壁把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典故都浓缩到一起,打造了这个景点。如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等。我们一路看过,最后登上观景古塔,寻找当年的古战场。

 

巨船萧萧下 长江滚滚来

 

但是,我的面前,是浩浩荡荡的长江,一艘艘的巨轮满载货物,在江面航行,真是“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那火光冲天、血流成河的古战场已成为人们遥远的记忆。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著名战例。我问身边的一个老师:“赤壁之战以少击众,以劣胜优,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其中有什么奥秘?”他说:“因素很多,但是巧联妙借是一个要素”是的,如今的教育竞争如火如荼,耒阳的民办教育更是风生水起。十二年来,正源的高考从弱到强,近几年更是上演了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神话,声名远播。但是,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迈步走向国际化,在世界教育最发达的纽约,占有了一席之地。据罗校长这次回来说,他这次做了一件大事,从美国正源圣丹斯学校40余名美国老师中,成功挑选任命了一个67岁的女校长,以及一个70岁的副校长和一个50多岁的副校长,得到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盛赞。交流中,我隐隐感觉出罗校长已经是一位眼光独到、懂教育、会谋划、善解人意的教育家,相信正源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从游历赤壁,吸收先人的智慧古为今用,到漂洋过海,挖掘美国人才洋为中用,正源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如果说文化远征是条跨过千山万水的彩虹之桥,那么正源的队伍就是托起这道彩虹的脊梁。

 

又是一个历时七天、行程八千里的文化远征结束了,但是我的脚步好像没有停止,我的思考也没有结束。听罗校长介绍,正源创办十二年来,每年五一都组织老师旅游,不厌其烦,耗资不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起初只是作为一种福利,让老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中有一些放松的机会,走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想让学生飞得更高,首先要让老师走得更远,于是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 

 

从这条文化游历之路,我想到了正源学校的发展之路,这条发展大道千里万里,越走越明朗,越走越宽敞,就像一条河,当初只是一丝细小的的山泉,后来经过乱石,越过瀑布,汇集溪流,两岸越来越宽,态势越来越平稳,最终像彩虹一样融入辽阔的大海。

 

5月,我的脑海里总有一幅这样的画面: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火红的花海,如繁星在天,彩虹在地,恣意烂漫。一列长长的车队,跨过重重关山,向着万里之外,驰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噢!正源之路,彩虹之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