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学校2014年北京励志行第一天--寻伟人足迹 立报国之志(韶山岳麓山站)
寻伟人足迹 立报国之志--------2014年北京励志游韶山岳麓山站
2014年9月28日上午,天空格外晴朗,阳光分外明媚。随着一阵阵响亮的爆竹声,高一163名学生在校长罗湘云、校长助理廖晴及高中部分老师的率领下,开启了正源学校一年一度的高一学生北京励志游。
驱车三个多小时后,在下午一点左右来到了毛泽东故居——韶山。随行的老师包括校长在内和所有的学生一起席地而坐在停车场共进午餐——吃起了从学校带来的盒饭。在旅游路上吃盒饭,尤其是吃从学校食堂做的盒饭,已经成了我校一个最大的特点。有的学生一边吃盒饭一边津津乐道,在他们脸上丝毫看不出有一点埋怨的表情,且连连点头赞叹:好吃好吃。还有的学生盛赞说,此时此刻让他们体会到了革命前辈当年行军的艰苦和勤俭节约,同时也体会校长的用心良苦。
在韶山,同学们先参观了毛主席少年读过书的私塾旧址“南岸”和他的故居,仿佛在这里依稀能听到少年毛泽东在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也仿佛在这里看到当年毛泽东半夜三更悄悄起来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看《水浒》和《盛世危言》的情景。今年刚进正源的衡东籍学生文佳琳同学一进去就迫不及待掏出手机到处照,到处找当年毛泽东风华正茂的影子,还特意在“风华少年”的屏风处留影纪念。随后,所有的学生分班分组在毛泽东故居池塘前照相留影。事后,罗校长又领引学生来到红太阳广场毛泽东铜像前瞻仰伟人的风采,并向伟人三鞠躬,双手合十许下了美好的愿望。部分同学还在铜像前庄严宣誓: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回报母校,报效祖国。
下午四点左右,驱车两个多小时后,同学们一行来到毛泽东昔日在长沙活动最频繁的岳麓山。
在岳麓山,先参观了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然后绕着岳麓书院来到其后面的“爱晚亭”。令人赏心悦目的是亭的前楹“爱晚亭”三个遒劲大字,两边侧柱的对联为“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龙来”。看了这幅对联后,罗校长感慨万千,当即提议大家来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师生们积极响应,大家诗兴盎然,坐立在爱晚亭前齐颂毛泽东的名词《沁园春 长沙》。诗词朗诵之后,同学们似乎忘却了疲倦,“暂息尘踪探曲径,好登石级上高峰”。年纪最大的罗校长面对巍巍岳麓山毫不却步,同大家一起争先恐后地登山望远。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伟人的气魄,是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正源精神。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向毛主席铜像三鞠躬
爱晚亭前集体背诵毛主席诗-沁园春 长沙
怀伟人 抒抱负
韶山,毛泽东在这里生活了17年。8岁启蒙识字,一本本书籍无论是《诗经》、《论语》,还是《水浒》、《三国》,为他打开了一扇扇认知世界的窗口,尤其是《盛世危言》一书更是激发了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思考。从此,毛泽东立志要走出韶山冲,去寻求真知,去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当时,他写的一首惊朋九座的诗即“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柳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足见毛泽东少年之志。
长沙岳麓山,既有“学正朱张一代文风”,也存“功高黄蔡千秋浩气”。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也对此名山怀有仰慕之情,经常与好友蔡和森、萧子升等人横渡湘江来这里游学,畅谈救国理想。
可以说,以上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在韶山,在长沙岳麓山这些足迹,给去北京励志的同学们的记忆是那么明朗,印象是那么深刻。晚上在列车里,他们似乎完全忘却了白天乘车、登山的劳累和疲惫,有的静心地看书,有的专注地记日记,还有的更是兴致盎然,情绪激昂地谈起了理想,抒起了抱负,“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尽显“风华正茂”。高74班的同学尤为热烈,先是班长卢安轩的从容大方,谈吐自若的言辞博得同学们的欣然掌声,他说“要立志学习伟大领袖那种大义于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后面发言的劳动委员孙延斌不甘示弱,他踌躇满志地说,“两年后一定要考北大清华,即使现在与这个目标尚有距离,也要努力朝这个北大清华的理想进发,去拼搏——路总是人走出来的,至少将来我没有遗憾。”
同学们的笑声琅琅,阵阵掌声如雷,整个车厢洋溢着欢歌笑语,他们的脸上充盈着愉悦和幸福感。这也许也是对两年后高考大捷的憧憬。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