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正源学校>> 媒体看正源>> 媒体文章>>正文内容

新湖南:留守孩子别样暑假的背后 解码教育创新“正源样本”

    

   盛夏,夜色渐浓。伴着此起彼伏的蛙鸣,耒阳市正源学校荷塘里花开正盛,不远处的草坪上,一顶顶帐篷像破土而出的菌子,在星空下悄然酣眠。

美术素描、机器人启蒙、水上乐园、糕点制作……今年,正源学校小学部的1000余名留守儿童,再次选择回校度过充实而又欢愉的暑期时光。

人的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循环渐进的过程。耒阳正源学校践行立德树人,办有特色的优质民办教育,用近20年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一曲以教育名世,以人才报国的颂歌。

留守孩子别样暑假的背后  解码教育创新“正源样本”

(正源学校俯瞰 图片来自正源学校)

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园林式学苑

耒水回环,青麓迥澜。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北纬26度的油茶之乡,东山、西山如螺如芥,在缥缈的云雾里互相凝眸。拾阶而上,蜿蜒耒水、青葱校园便尽收眼底。两栋长达240米的教学楼恢宏素雅,如鲲鹏击水,展翅图南。

自迎宾大道南门上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妙手偶得的太极池掩映在疏林之中,万物之理,教育之道,在天光景明中氤氲逶迤,悄然演绎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漫步正源校园,空气里带着泥土气息和绿茵芬芳,花树摇曳,曲径通幽;格言警句、学生佳作点缀期间,古典、雅致的石塑,别致的读书亭,推陈出新的板报栏,内容丰富的校园广播,无一不显现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

“山丘变校园,荒冈变乐园”,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却绿草如茵,书声琅琅。占地近380亩的正源学校创办于2005年,是一所全封闭式、全寄宿制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该校是湖南省深洽会招商引资重点签约项目,现有学生14000余人,学校前后投资两亿余元,教学、生活、运动、休闲场地及设施一应俱全,是湖南省最大的单一校区民办学校。

瑞典教育家艾伦·凯曾提到:“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左拥青麓文脉,右揽一城繁华。正源学校校长罗湘云表示,“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森林公园,枝繁叶茂的花草树木多是原生态景观,多栽培、少修剪的校园布景也与顺其自然的办学理念相契合。”

留守孩子别样暑假的背后  解码教育创新“正源样本”

(正源学子在制作冷饮 吴涛摄)

给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的家

近日,北大女孩钟芳蓉因报考敦煌研究院再次冲上热搜,这个从耒阳市正源学校走出的“北大考古女孩”,还有另一个标签——留守学生。

钟芳蓉不到一岁时,父母便离开她去广东打工,每年只能和她见一两次面。父亲钟元位和母亲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在外面吃了很多没有文化的亏。两口子希望子女能够以“知识改变命运”,把她送去可以寄宿的正源学校。

留守儿童教育,是多年来备受关注一大社会问题。

大家常认为留守儿童是呆板沉闷的,但走进正源学校,你会发现很多异样的画面:画纸上沙沙作响描绘光明未来,琴房黑白琴键交错出琴声悠扬,舞蹈室内载歌载舞勾勒出青春美好,校园里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眼前这些孩子,明亮的眼神透露出一种内在的优雅和自信,举手投足间自然流淌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清雅气质。他们的自信和开朗,叩击群山,划破了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

“我太喜欢这里了,今天老师教了我们用卡纸做帽子,学会了画山海经,昨天还在泳池里打了水仗……”7月12日,二年级41班刘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暑期在学校的生活。家住石堰村的刘世鹏,周末放假坐车回家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学校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爷爷就在猪场里养猪,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现在寄宿在学校,有同学们和老师陪伴,我特别开心!”

缘何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群体?校长罗湘云认为,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远比想象的要光荣和伟大,“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的‘家’,才能让他们父母放下包袱,安心工作。”

把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送进大学

作为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正源学校凭借着独特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一流的校容校纪校风校貌,获得了众多留守儿童家庭的青睐,其生源90%是来自乡村的孩子,70%属于留守儿童。

十年磨利剑,一朝展锋芒。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正源学校践行“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通过汇聚名师力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迅速成长为省内一所颇具影响力的高品质民办学校。今年高考,正源依旧捷报频传,喜报占据耒阳市半数以上。

正源实行封闭管理。学生们常年寄宿学校,初中生半月回家一次,高中生大多一个月回家一次。八百个摄像头分布在380亩校园各个角落,与学校1000名教职员工一起守护着学生们的安全。

学校还实行“2+4”模式与分层教学,即大致按照初中2年,高中4年授课。这种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旨在为学生们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和更合理的学习时间,释放中考压力,用更多过渡时间来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压力。

正源实行的初高中2+4模式和分层教学屡创佳绩,把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送进大学。近十二年考取的15个清华、北大学生中有12个是农村留守儿童。

谈及正源学校,考取清华大学的刘礼杰心存感激。来自公平镇白鹭村的刘礼杰,也是一名留守儿童。他曾表示,正源学校不仅为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关怀,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留守孩子别样暑假的背后  解码教育创新“正源样本”

(罗湘云和孩子们在一起 吴涛摄)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校长,我想摸下你胡子。”“校长,我也想玩水,把我丢泳池里好不好?”走在校园内,髭须飘飘的罗湘云是名副其实的明星校长。他外表粗犷刚毅,身上却散发出一股特有的亲和力,每到一处就会吸引学生聚拢而来,孩子们用小手捋一下胡子,摸一摸他的肚子,甚至抱着他撒娇问好。

罗湘云出生在耒阳的偏远山区,父母都是乡村教师。“我是从父亲任校长的太平圩乡中学高中毕业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我对农村和农村孩子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1981年从耒阳师范学校毕业后,罗湘云相继在耒阳市三中和耒阳市二中任教。1993年,他离开学校开始下海创业,开鞋城、做塑钢窗、装水电,经过多年打拼已小有成就,但是罗湘云心中对校园仍有着很深的情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5年耒阳籍深圳著名实业家梁晓斌慷慨解囊,正源学校由此发轫。做有情怀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也成为罗湘云后半生的执念。

“学生的钱不能赚”,梁晓斌的投资理念与罗湘云不谋而合,增强了罗湘云为农村孩子办教育的底气。虽已至耳顺之年,但罗湘云深邃与灵动的眼眸里写满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执着。他坦言,之前下海时求生欲很强,天天算计成本和利润,现在每天琢磨的是如何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罗湘云还经常与老师下乡,对困难学生嘘寒问暖,听取家长反馈的意见。他说,我不可能让所有农村孩子都来正源,但既然已经来了,就是正源学子,就不会因孩子家庭返贫让其离开正源。当得知某小学一老师身患重病,校长夫人梁晓芬亲自上门看望这位家长,直接告知家长免除两个孩子在正源的学费,直到高中毕业。学校的善举,给了家长战胜病魔的信心。

留守孩子别样暑假的背后  解码教育创新“正源样本”

(罗湘云观看孩子们的书法作品 吴涛摄)

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别开生面的《西游》《水浒》《三国》名著阅读、千人书法大赛丰富语文教学,种类繁多的口算赛、速算赛、擂台赛、奥数赛增进数学兴趣,趣味盎然的新概念英语、英文话剧大舞台寓教于乐……学校还整合国际元素,打造语言艺术课、睡前故事等独特的教育项目。

正源学校活动精彩纷呈,学校重视艺术氛围的营造,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参加文体活动,尽力创造机会给孩子们参加各类文体竞赛,学校设有专门的美术馆、音乐馆、书法教室、舞蹈教室、话剧教室等。

留守孩子别样暑假的背后  解码教育创新“正源样本”

(正源学子的钢琴课 吴涛摄)

罗湘云坚持认为艺术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艺术属于所有孩子,尤其要让农村孩子享受艺术的熏陶。为此学校重金购置了300台钢琴,“琴房平时没上课情况下都是对孩子开放的,可以让孩子尽情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力量。”由此,周孝金、黄兰毅、贺小睿、肖飞、曹银洋、刘健、蒋祺等一批批农村留守儿童得以脱颖而出,纷纷走进艺术殿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3年9月29日,188位师生汇聚正源教学楼前,启动了第十五届北京励志行。从耒阳出发,经韶山后直达北京,通过参观圆明园遗址、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探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立报国之志,育时代新人。

聊起课外阅读,当问及最喜欢《水浒》中哪个人物时,二年级41班的留守儿童胡同学不假思索地喊出了宋江,她说自己要努力奋斗,这样就能扶危济困,帮助更多的人。

在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正源孩子的笑脸背后,爱在传递,梦想,正悄然发芽。(文/吴涛  摄像/陈亦澳)

(一审:龙晓龙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


[责编:伍镆]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