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正源高一北京励志行的谭健豪坚持每天提前40分钟晨读两年勇夺耒阳市文科状元
“这一届文科正源学生底子并不算强,却在耒阳市文科前六里占了4人,而且囊括耒阳市第一第二。谭健豪勇夺第一,可喜可贺!”
8月4日,罗校长率高中班主任鲁晓林、初中班主任石海玉及老师同学们,带着铜匾、平板电脑和4万元文军奖学金来到城北路,祝贺谭健豪历史类619分、耒阳市第一名考取华中科技大学。
谭健豪老家夏塘镇长冲村,父亲谭发朝、母亲陈云春在广东东莞工地上从事建筑工作。谭健豪三四岁时跟着父母去到广东,在异地他乡度过童年时光。考虑到户籍原因,到时候高考还是要回湖南,从东莞市溪头小学毕业,父母把他送回耒阳,到正源读初中。
“早上五点打我电话,中午下课打我电话,下午五六点打我电话,晚上九点又打我电话……”说起彼时两地分隔的眷念,上一刻还在眉开眼笑的陈云春,眼泪扑簌一下掉了下来。
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孩子的陪伴与教育永远是父母们心中最为脆弱的情网。
谭发朝坦言,谭健豪十四五岁进入青春期,是他最为纠结难熬的一段时期。虽然基本每个月都会以高铁往返的方式见上一面,但他明显感到,对于孩子的影响与教育,自己是越来越有心无力,“那段时间的他,怕苦,不听话,成绩又不好。”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盼,幸亏正源一直以培养留守儿童成人成才闻名,钟芳蓉的故事闻名全国。
谭发朝说儿子那时怕苦。其实,正源六年熏陶下来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较之同龄人更为吃苦耐劳。谭发朝说儿子那时成绩不好,年级三四百名距离拔尖差距尚远,但其实也已属于中等稍微偏上。十四五岁的孩子已进入叛逆期,最怕唠叨与苛责。他们更多的时候需要激励与理解,需要时间与空间来调整心态、适应自我。
“过了高一就好了,状态完全不一样!”
说起儿子不知不觉间开始自发懂事,谭发朝兴奋得声调都提高了两度。可能是看到前面的学哥学姐一个个、一堆堆地考取各大名校受到感染,谭健豪一下子懂事了很多。“他说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时候还告诉我说他想考厦门大学,然后就感觉时间不够用的那种。”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心性,不同的学业阶段有不同的想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有着他们自己的节奏。良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正向的积极引导,让他们在环境的熏陶与榜样的激励下扬长避短、激发潜能,探寻自己的成长密码。
初中班主任石海玉老师印象里,谭健豪初中阶段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在认真学习,语文、英语底子不错,就是数学偏科拉低了总分,在数理化方面存在畏难心理。
高二上学期选科分班,谭健豪结合自身情况选了历史类方向历、政、生组合,自身优势得到发挥,学习热情与日俱增。
早上6:10响铃起床,他自发坚持5:30去教室晨读,以一己之力带动班上半数同学提前40分钟争分夺秒抢时间。
文科需要积累,他根据不同题型一一构建自己的答题模板,设计视角串联知识点,在浩如烟海的刷题当中去验证、调整,不断熟悉、不断优化。
数学长期徘徊在五六十分,他用一年的时间恶补基础,把每一个知识点都重温一遍,一个一个题型去摸透,一个一个单元去刷题,高考成绩提升到了110多分。
“就告诉自己要坚定地走下去,努力并不是说努力一下就容易看到成果,而是要坚持努力。”
跟很多后来居上的同学一样,谭健豪是在高中选科过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打开了自己的成长密码,才成功开启突飞猛进的夺冠之旅。
总分150的数学长期徘徊在五六十分,若是在常规的中考选拔、常规的初高中对接模式中,他的高中生涯将何去何从,不敢想象。更遑论是今日的耒阳市文科状元。
正源初高中直升及2+4学制的优越性,谭健豪体会至深:“它舍弃了中考这个小阶段,中考的目标其实也是为了服务高考。而我们的2+4目标就是直指高考。”
多出一年时间学习“直指高考”的高中知识,多出一年时间去进行高中选课学习,多出一年时间查漏补缺,是谭健豪大幅提分逆袭夺魁的成功密码,也是正源克敌制胜屡创高考神话的最重要法宝。
查分当天,成竹在胸的谭健豪平静地报出619分分数,谭发朝说他激动地体会到了“窒息的感觉”。填报志愿时,夫妇俩原本希望谭健豪填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离他们近一点。看得出来,他们很希望孩子们能尽可能地留在身边。
但是谭健豪告诉我们,高考过后,他感觉父母也转变了很多,不仅支持他填报华中科技大学的选择,而且决定把自小在广东长大的弟弟谭宇杰也送到正源:“希望弟弟也学会独立、好好学习,以后比我考更好。”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